论荆州的战略地位

史书未载孔明于刘备东征时发言,甚至于没有积极谋取的企图,是否不取荆州的决策已成错误,有待商确。

从《隆中对》开始,孔明的计划本来就含有跨荆取益的钳型攻击,可见孔明的早期是赞成收取荆州。再从最后的孔明屡次北伐不成,动摇曹魏无望,于是开始有其它的想法,像是若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如何?或是关羽的出兵荆州问题。甚至时间还可以往前推,溯及如果庞统不中箭身亡,孔明不必由荆州入蜀,然后荆州也不会只剩关羽,关羽北伐时也不会没人看家,若是孔明守门,吕蒙也很难偷袭。这种事后诸葛的猜法,其实经不起考验。

首先是孔明的必然入蜀,由于孔明算是智谋型的军师,治理内政或是国家战略庙算执行的中央幕僚,因此孔明迟早会归回决策中心的所在。是以刘备滥觞在荆州,孔明身居荆州;刘备取益州后,孔明入川辅助。到前线征战需要战将,除了智囊外,交战相拼的武将不能没有,除非全部都能不战而降人之兵。因此只要有作战,就必须有短兵相接的战士。刘备取蜀或是攻汉中,都大量使用不惜牺牲生命的武人,因为决定战胜的因素,可以没有用头脑的军师,但不能没有用武力的战士。开疆拓土应该交给战将,孔明或庞统等人用来作战就太大材小用,叫军师上前线持刀冲锋,还不如叫军师在后方运笔庙算。因此,武将开拓新土后,就需要智囊来安抚人民,治理内政,甚至于休养生息,以便准备下次任务。所以刘备得蜀后,孔明必然入川,不管庞统有没有战死。

至于关羽的荆州问题,其实也很单纯,关羽原先的目标就是攻下襄樊,但是根据地南郡被孙权偷袭,导致关羽的士兵四散逃走,因而失败。其实关羽一开始有留守部分的兵力来防御孙权,后来因为前方战事吃紧,才抽调留守的兵力,但是世人鲜少注意的一点,那就是白衣渡江前,关羽已经迅速回补兵力,而且还增兵俘虏三万人以上,南郡兵力比抽兵支持前还雄厚。失陷的原因在于南郡被偷袭,而且是不战而降。南郡被偷袭时是因为没有孔明留守没错,如果糜芳没有投降,如果不是留守军民毫无战心,吕蒙岂有机会取得?除了赵累与王甫死节外,荆州举城皆降,甚至于还呼唤前线在关羽身边作战的士兵,所以荆州被攻心为上,就是看准了忠诚度的利用。曹操早年也有兖州的大规模叛变,若不是程昱等人处理得当,及时守住,否则曹操在前线徐州作战,根据地兖州被袭,就会像关羽在前线襄樊作战,根据地南郡被袭的事件发生。

荆州很重要吗?孔明以四通八达来形容“用武之国”,鲁肃则用资源丰富的“帝王之资”来表明荆州地位,甚至于曹操还大举南下来取荆州,后来还发生了赤壁之战,等于是三国交战的焦点皆放在荆州。但是重复从前后历史及因果关系来探讨,荆州似乎没有重要到决生死的程度,得荆州后不见得就昌顺,不得荆州,也未必因此败亡。以兵法上的衢地来说,形容很恰当,这也是互战的焦点原因,只因曹操、孙权及刘备的势力与此交集,所以三国互战于此。这也是荆州不算争地的原因,因为荆州没有重要到必争而决胜负,若能决胜负的要地,才算争地。所谓争地是先得先有利的要地,刘表早就得到荆州,但是先得先带衰,被孙坚、孙策及孙权父子连番攻击,一点都不像占优;真的争地要像刘备得定军山,奠定争夺汉中的胜利基础,所以他敢笑称就算曹操复来,也无能为力,因为刘备已经占领争地,先占先有利,这种先发制人,曹操无法动摇。

后来曹操未因得荆州而收刘备或降孙权,孙权也未因得荆州而威逼刘备称臣,相反的,荆州正像烫手山芋,曹操得荆州后有赤壁之败,孙权得荆州后,引来刘备举国东征。得了荆州反而比不得荆州前的情况还危险,荆州算是四战之地,而不是成就大业的基本。与其得占带衰,不得反而有利。

刘备与孙权也为了荆州问题几乎反目成仇,要不是曹操进逼汉中,刘备及时与孙权签约和谈,关羽与鲁肃早就打起来了。若以孔明北伐的孤军无援,前面两者的想法就会连在一起,像是孔明西出益州的主力,若有关羽由荆州北上的协助,汉室可兴在望。

还有大拿荆州的地理位置来论起孔明的战略,究竟是东征与北伐的优劣为何,洋洋洒洒的比较,各有论述,甚至于以荆州的重要性来评论蜀汉的存亡,这些都高估了荆州的战略地位。因为荆州在三国时还比不上中原的精华区,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的说法尚未出现,而从荆州数度易主,还有被瓜分得四分五裂,反而荆州并不是决定争霸天下最重要的地方。

孔明之不取荆州的最重要论点,就是如果一但对吴国开战,就必须彻底征服,只要东吴势力还有影响力,蜀汉就不能休息而中断,所以孔明不建议取荆。其实相同的精神也可应用与曹魏作战,一但开战后,除非和谈,否则形成世仇后,若没有消灭对方,当然永不止息。一但先动手挑衅,就要担忧对方的报复,蜀汉出征攻人,江东会记仇,中原也不会忘记。

那么不作战如何?交战的各方,不去积极谋攻对方,无所作为,最后一定坐以待毙。刘表的荆州就是在等待中被消灭的,公孙瓒不也是等待袁绍动手攻杀而灭亡?荆州在三国以前属于楚国的属地,楚国还曾击败中原的晋国,后来就被秦国蚕食鲸吞而消失,秦有关中,楚有荆州,结果胜王败寇又岂是地理位置的优劣所决定?

韩信暗渡陈仓,亦无先取荆州,最后造样成功消灭当时的霸主项羽,可见有没有荆州并不是胜仗的唯一要素。东吴也不是因为西晋获取了荆州后才灭亡,王浚的楼船水军还是从益州出发,顺流打到东吴的首都建业门口。荆州只不过是一块土地而已,曹操赤壁战前以大军威吓而取得,周瑜刘备等人站在没有荆州的另一方,还不是能以战争逼迫曹操吐出荆州。不过并不顺利,周瑜围攻南郡就花费一年多,荆南被刘备攻降,北边的南阳郡、襄樊郡还有章陵郡都还在曹操手上,甚至于东边的江夏郡还是与孙权以长江为界而瓜分。

整个荆州一直到三国结束前,都没有完整的被其中一方统治,刘表也只有拥有七郡,另外一郡南阳郡还在曹操的手上,反过来,即使刘表拥有大部分的荆州,也没对三国政局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董卓乱政时,刘表没有意见;曹操在徐州衮州的崛起互战,刘表无法影响;袁绍与曹操互斗,刘表亦无大举介入;反而与江东孙氏父子相战数年,最后却居劣势。

荆州由于衢地特点,入主后必须安置军队来防守,以确保安全,所以孔明不急着先取荆州。孙权获得荆州后,于是就布置重兵,防止蜀汉的东征再起;相同的,当年刘备拥有荆州时,也是将关羽驻守荆州。如果没有荆州一地的负担,不需要分兵给荆州,刘备可以集中兵力,由益州北伐,一如当年韩信故事。但是少了荆州一州,就少了土地的资源、人民的供养、势力的影响、米粮的征收及军队的提供。

江东自孙坚时代开始,就与刘表有隙,孙坚还是死在刘表一方的手下,孙权更是连战数年,甚至于还在赤壁不惜向当世最大势力的曹操对抗,在这种环境背景下,孙权怎么可能放弃荆州?父兄的浴血奋战,力拼曹操的努力,为谁辛苦为谁忙?刘备昔日投靠刘
表,以上下关系来看,也可算成是刘表的部属,刘表的遗产,站在同样是非亲生卑亲属的角度来看,刘备不会比孙权更有权利来争夺荆州。

曹操及曹丕后来也不看重荆州,倒是屡次出兵濡须口,都是由东线发动攻击孙权。曹仁坚持南郡一年多,也没见曹操派出援军,顶多只见曹军在襄樊附近作战,后来曹仁退守樊城时,遭遇关羽的攻击,曹操才先后派了于禁、庞德、徐晃及张辽救援(前后共四道援军),但是曹操已不再出兵争夺南郡。反而是东吴在袭讨关羽后,征战选择多样化,除了孙权屡攻合淝不下,还曾派陆逊及诸葛谨攻击襄阳,当然,事实的结果,两面不讨好,曹魏成功抵抗孙权的侵略。如果孙权有心掌握荆州,早就集结大军专心征讨襄樊,再北图南阳,进觑许昌。反而是在合淝及濡须与曹魏展开多次攻防战,这是因为曹魏的东方压力,孙权不能不理。结果造成孙权又要分兵在东线防守濡须及攻击合淝,又要分兵攻击襄樊,这就是孙权拥有荆州后的两面作战窘境。

相同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孔明的身上,如果孔明东征荆州后,除非能立刻与孙权结盟修好,否则实在很难保证孙权不会誓师报仇。当然,杀人放火侵略别人一块土地后,然后要求别人不要记仇,呼吁对方爱好和平,不要发动战争,就算孔明本人再去江东舌战群儒,这种环境也很难办到。而且孔明东征荆州还不见得有十分把握,刘备当年失败就是例证,战争没有必胜的道理,但是一但开战,就无法中止,等于是宣战后,当场就失去盟友。蜀汉与东吴二小国加起来还没有曹魏大,二小国互相征讨,曹魏的机会就来了,正如鹬蚌相争,渔人获利。所以孔明有比取荆州更重要的任务,那就是结好盟友,荆州就不能再去费心思。

再从损益消长的计算,获得荆州后,所要防守的范围变大,也树敌更多,这样的荆州,虽得何益?反观不取荆州,孔明一来可示好于孙权,再来缔造同盟机会,反正翻脸攻击都不见得有利,不如就干脆承认对方在荆州的主权。于是蜀汉及东吴不再为荆州而战,可以共同联合阵线,一致对曹。放弃已经失去的东西,换取未来可能的机会,比起征战多年,就为了弥补过去的伤口,两者虽考虑各不同,但不吝各有天地。

“多操之敌”,原本是用在刘备身上,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孙权,孔明不取荆州,从此孙权可以专心征讨曹操,而且孔明在东方就不必抽调太多兵力,只有李严的部队即已足够。要是攻下荆州,势必要再移驻军队来防守,拥有荆州,有利吗?

《隆中对》要旨为和吴攻曹,非限于跨荆取益,换句话说,即为联合次要敌人以合击主要敌人:

即使没有荆州,“刘备攻汉中、关羽攻襄阳”之双钳夹击,符合《隆中对》精神;

或且孔明北伐,“蜀兵出祁山、吴兵出淮南”之双钳夹击,亦属《隆中对》真髓;

如果《隆中对》仅限于“跨荆取益”,建安十九年刘备就已经大致完成,当时计有荆州四郡(原八郡,二郡在孙权,二郡在曹操)、益州本部(不含汉中),只不过战略从来不近视,“跨荆取益”与“和吴攻曹”无关,都是刘备独力攻拔,本来就与《隆中对》无关。“跨荆取益”只是为达成“和吴攻曹”的前提之一,但是“和吴攻曹”却不必悉有“跨荆取益”。没有荆州的前提下,蜀汉能不能联络东吴以合击曹魏呢?两个弱小势力可以在没不讨论荆州下,共同出兵吗?答案为肯定,纵使东吴虚与委蛇,形成牵制即能令曹魏首鼠两端,此为钳击之效。

左右钳击下,顾左则失右,顾右则失右,兼顾左右则左右皆失。

最初,刘备左钳汉中,关羽右钳襄樊,曹操若兵聚汉中则失襄樊,曹操以兵援襄樊则失汉中,计划中为曹操分兵兼守汉中及襄樊,故两处皆薄,所以刘备及关羽预备双双击破曹操的汉中及襄樊,此为小钳;若辅以孙权兵出徐州大钳,曹操防刘备则令孙权有机可趁夺土(如合肥皖城一带),曹操御孙权则刘备逐鹿中原,预料中曹操两处兼守,故两处皆薄,所以刘备及孙权预备双双击破曹操于中原会师,此为大钳。

《隆中对》之钳型攻击,寓意于此。

荆州历经前后三国交战聚会,并不代表拥有举众皆争的重要性。就以曹操而言,关中中原一带,不论米粮或是兵源,甚至于文官武将,会不会比起荆州优势?东西两京再破败,还是比边陲的襄阳较具发展性,颖汝人才济济,一直到后世还是政经中心,所以关中颖汝的优点非常显明。那么为何刘备不攻洛阳,孙权不征长安?反而集中在荆州讨伐襄樊呢?因为他们认为荆州比较关中重要吗?不是的。看地理位置就知道了,因为关中与蜀吴没有交集,所以要打主意也要等边陲先攻下后,再徐图中央。荆州正值多战之秋,只因正巧位于“诸侯之地三属”。

这就是结论,争夺荆州实在没有想象中可问鼎天下的权利。

本文转载自:http://www.langya.org/bbs/showthread.php?t=57403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